3)第206章 套章_回档之1995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门就发现这边更热闹了。

  原来是某个少年到了。

  昨天被郑戍明找上门,不仅押在甘家小院里当场写了一篇文章,还又欠了1万字。

  今天本来打算休息一天的,其他事情……先放着。

  却是休息不来。

  昨晚在富贵花园6号楼睡下,早上才刚起床,张溢父亲张红声就和汉成机械的柳学林一起上门,说是成功组装起了汉成机械的第一台收割机样机,希望苏杭过去看看。

  于是去往商都西郊,父亲也跟着一起过去。

  当初商量这个项目时,柳学林就把事情描绘的很简单,说联合收割机无非是三大件的组合,苏杭当时也相信。

  不过,倒也没想到,真这么快。

  问过才知道,河元机械厂那边,等柳学林这个副厂长一离开,立马上了收割机项目,甚至更快,年前就倒腾出了一台样机,还打算今年夏天就开始出货。

  张红声和柳学林对此并没有点评太多,苏杭却能看出,他们明显的不看好。

  倒是说起自家。

  样机是做出来了,但真正想要推向市场,还是当初说的,最早也是明年。

  因为需要大量的现场实验进行调整。

  柳学林还仔细说起,国外的收割机为什么那么稳定,除了技术积累和用料扎实之外,很关键一个,就是长期的实验调整。

  还说起一件趣事。

  中国七十年代开始逐渐开放,其中,中日关系正常化之后,日本的机械厂商,很快就申请了在中国的收割机实验,每年都来,待到获准向中国出口各类型收割机,那边已经掌握了大量的相关数据,产品直接就是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做。

  怎么可能不好

  当然了,也贵。

  市场上,哪怕是二手的国外收割机,价格都是国产的十倍级别。但没办法,人家用起来就是稳定。特别是东北和西北的那些大农场,即使再贵,也还是选择各种进口机器。

  不是不支持国产。

  人家动辄几万亩几十万亩,你一台机器,十几二十个小时就出一下问题,光修机器了,庄稼怎么办?

  要知道,农业是很依赖农时的。

  更别说收割效率。

  国产的一亩地漏出去几十斤,看着不多,但放大到几万亩几十万亩,那就是几十万斤。

  柳学林就说过一个场面。

  某些收割机过后,一场雨,地里面密密麻麻地生出一层的麦苗。

  因为脱粒效果太差。

  之所以说起这个,也是柳学林他们恰好在研发自己的脱谷室。

  苏杭在其实距离河元西北不远的汉成机械工厂里待了一个多小时,离开后,又就近去了趟江东电子工厂。

  临近中午,才来到湖西路这边。

  帮着女子们打理了一会儿园圃,看疯女子回来,也就打发大家准备午餐,自己先来到楼上。

  洪绫一点也不掩饰地献宝自己刚得到的崇祯本,还说回来时已经看过,苏杭感受

  请收藏:https://m.hxos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